发布日期:2025-07-04 来源: 网络 阅读量()
发起的“前沿科学创新大会”已成功举办两届。大会汇聚了千余位来自高校、科研院所、科技企业和投资机构的专家学者。创新大会以“”为主线,通过圆桌对话打破学科壁垒,推动科技成果从“书架”走向“货架”。创新大会获得了国家级、省部级及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重点报道,为会议主办地的科技发展注入创新活力。
“2025前沿科学创新大会”将于7月11–13日在长沙举办,参会人员约800人(包括三十余位院士)。本次大会设置如下主题:气候变化与健康、生态农业、宇宙实验室、血管组学、以种适地与粮食安全、水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、类脑智能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创新、科技成果转化、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论坛、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健康智能模拟、器官再生与纤维化、昆虫基因组与适应性进化、肠道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挑战和机遇、解码自然:eDNA技术的未来进化与生态智能转型、中西抗癌互鉴、矿山废弃地智能监测与再利用、地震监测及灾害防控、深空深海领域关键科学问题与挑战、异种移植的中国之路、创新药研发未来、全脑连接组与类脑智能计算前沿、、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及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等。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。习多次强调,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在人多地少的大背景下,BB视讯-(中国区)集团-官网我国正在探索一条“科技强农、种业先行”的农业发展新路径——“以种适地”,即因地制宜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,BB视讯-(中国区)集团-官网实现耕地效益最大化。随着种业振兴行动的全面启动,以及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的深入推进,科技创新正逐步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。
为进一步探索以种适地与粮食安全在科研与实践中的融合发展,我们特别关注三个主要领域: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、盐碱地综合开发、大面积单产提升,以期引发更广泛的关注与深层次的思考。
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:随着工业化、城市化推进,部分耕地污染问题日益凸显,严重威胁着粮食生产和食品安全。实施镉低积累水稻工程,确保粮食从大田到餐桌的安全,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。同时,需加强科研机构与种业企业协同合作,推动技术成果转化,以切实保障国家种业和粮食安全。
盐碱地综合开发:盐碱地是“沉睡的粮仓”,但高盐分限制了农业生产潜力。通过科学选育耐盐碱作物品种,改良土壤和合理灌溉降低土壤盐分,可提高盐碱地生产力。同时,如何兼顾生态平衡、实现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,是盐碱地综合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挑战。
大面积单产提升: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,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显得尤为重要。通过选用高产优质作物品种,制定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增产。先进的育种技术如基因编辑、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,为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强力支撑。合理的种植密度、种植模式和轮作制度同样发挥重要作用。同时,如何基于规模化生产的传统农机、农艺栽培管理技术智能化实现途径;如何完善粮食产业链,提高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和附加值,促进大面积单产提升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,这些都是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值得考虑的问题。
以种适地与粮食安全,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,更是一个关乎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大课题。BB视讯-(中国区)集团-官网它们体现了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的深度融合,也需要不同学科、不同层面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。本次专题研讨会旨在激发更多创新思维,共同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粮食安全解决方案,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。
“以种适地与粮食安全”专题安排在7月13日下午13:30-17:30,专题采用圆桌会议形式(见上图);安排了2个议题,由主持人和嘉宾围绕该议题开展讨论;任何参会人员都可以参与讨论。